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材料洞察 > 前沿聚焦

医疗行业新宠儿 ——医用可吸收材料

发布时间:2021-05-26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的前进在不断推动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的消费视野从基本的衣食住行逐渐转变为对自身生活品质的极致追求,这也使得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医用可吸收材料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医用可吸收材料就是指在生物体内经过水解、酶解等过程,逐渐降解成低分子量的化合物或单体,降解产物能被排出体外或能参与体内正常新陈代谢而消失的材料。在某些医疗过程如骨折内固定、药物缓释和伤口缝合中,可生物降解材料的应用能够极大地改善治疗效果,减少二次手术给病患带来的痛苦。目前对可吸收材料的基本要求可总结为三点:1,可靠的机械性能:材料强度、柔韧性等在可以保证治疗过程的顺利、便捷地开展;2,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材料要与生物体和谐相处,不能影响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反应和活动;3,可降解性:降解时间可控,到达设计的使用寿命后通过人体的新陈代谢系统或者排泄系统能安全排出体外。目前常用的可吸收医疗器械包括以下三类:

医用缝合线

医用可吸收材料比较重要和广泛的用途是可吸收缝合线。羊肠线是一种传统的可被人体吸收的体内缝合线,在人体内的吸收周期约为15天,很难满足人体内脏器官外科手术刀口的愈合时间,所以对于吸收时间较长的医用可降解缝合线的需求就十分迫切。聚乙交酯-丙交酯(PGLA)是较为理想的替代产品,其强度和手感表现优异,在人体内可保持其强度三四个星期,吸收周期会更长,可满足各种伤口愈合时间的要求。在许多发达国家,PGLA产品已在医用缝合线领域占比很高,其需求还在不断增长。

骨科材料


医用可吸收材料的另外一个重要应用是制作正骨材料如骨钉、骨板等。传统的骨折处理方法是用钢钉或者钢制螺丝穿过碎裂的骨头或者用钢板夹持骨折部分以达到定位的作用,这种方法不仅需要进行二次手术取出,还会在骨头上留下钢钉穿孔,存在潜在的隐患。医用可吸收材料制备的骨钉、骨板等材料植入人体后其固有的初始强度完全可以满足使用条件,起到正骨的作用。随着时间推移,骨头受损部分逐渐愈合至彻底康复,同时正骨材料也进行生物降解逐渐被人体吸收,免除了病人二次手术的痛苦,同时吸收部位也会被体内组织填满,没有孔洞的形成。

可吸收支架


支架材料经常被用于外科手术中,例如提供支撑的血管支架、肠道支架,早期的支架材料通常采用金属或其他一些非可降解材料,通常需要二次手术取出,同时伴随着一些负面效果;而生物可吸收支架是用可溶解在人体内的材料制成,放入体内后,可被人体吸收。可吸收的血管支架允许冠状动脉血管运动,可避免永久性金属装置引起的并发症,从而使血管恢复到自然状态,为拟行心脏介入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此外,医用可吸收材料在伤口敷料、医疗美容等领域也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新龙镇航空轮胎大科学中心-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

电话: 020-89851124

Copyright © 2020 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0096138号